2024年04月28日
微信

钩沉| 罗明坚:最早进入中国大陆的耶稣会士 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的先驱之一

作者: 田玖恩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12月08日 10:18 |
播放

罗明坚(1543-1607),字复初,原名米凯莱·鲁吉里(意大利语:Michele Ruggieri),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法学家、汉学家。 

他是明朝以来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的西方传教士,也是欧洲汉学的奠基人。他曾效忠于那不勒斯的菲利普二世的宫廷。1572年他加入了耶稣会。为取得教士的职位,他在葡萄牙完成了哲学和神学课程。

1579年7月,罗明坚到达澳门,刚到澳门时,他遵循天主教神父范礼安(1538-1606)的要求,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罗明坚到达澳门后2年多,便能认识15000个汉字,可以初步阅读中国的书籍,3年多后,便开始用汉语来写作了。并且开始着手编写《葡汉词典》。

罗明坚中文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他的传教事业。他在澳门建立了一座传道所,并开始用中文为澳门的中国人宣教。罗明坚把这个传道所起名为“经言学校”,这是中国的第一个用汉语来传教的机构;也是晚明时期中国第一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学校。罗明坚之所以成为晚明时天主教进入中国内地长期居住的第一人,与其娴熟的中文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罗明坚的传教策略也受到沙勿略的影响。沙勿略在日本传教时,曾采用佛教名词来解释基督教的概念,并用“僧”来称呼基督教的司铎。所以,在进入中国时,他穿的是中国僧人的服装,并自称是“罗马大僧”派来的僧人。这也说明了罗明坚等人希望能得到中国文化认可的迫切心情。

总的说来,罗明坚是执行了范礼安的传教构想,在认同中国文化方面,为后来的西方传教士作出了一定“表率”作用。

1581年期间罗明坚曾三次随葡萄牙商人进入广州,并很快取得了广州海道的信任,允许他在岸上过夜,因为广州海道认为罗明坚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是一有中国文学修养的神父及老师”。

1583年,罗明坚先后同巴范济(Francois Pasio,1551-1612)、利玛窦三次进入广州,并通过与两广总督陈瑞、香山知县、肇庆知府王泮等中国地方官员的交涉,最终于1583年9月10日进入肇庆,居住在肇庆天宁寺,开始传教,并着手建立在中国内地的第一个传教根据地。不过,在肇庆期间,在传教策略上罗明坚又表现出“冒进”的倾向,急于吸收尽可能多的中国人入教,这引起了当地的官吏和群众的反感。真正将范礼安的传教思路贯彻到底的应是罗明坚回欧洲之后仍在华传教多年的利玛窦。

在中国期间,罗明坚先后到过浙江、广西传教,为天主教在中国站稳脚跟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广东肇庆时,与利玛窦一起编写了第一部汉语—外语字典——《葡华辞典》以帮助入华传教士学习汉语。而且,他还在澳门写出了第一部欧洲人以汉语所写的著作——《天主圣教实录》,使天主教本地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586年11月时,他已对中国文化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自称“我们已被视为中国人了”。1588年罗明坚返回欧洲请罗马教宗“正式遣使于北京”。罗明坚在1589年抵达里斯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当他到达罗马时,正好赶上教皇西斯图斯五世在不久后 “升天”,在这之后又连续有3位教皇“升天”,这样一来,请求派代表团出使中国的这一使命并未能完成。

后来,罗明坚生了病,就退居家乡意大利的萨莱诺城。到了1607年5月11日,罗明坚在他的家乡病故,未能再次回到中国来。在欧期间罗明坚把中国典籍《四书》中的《大学》的部分内容译成拉丁文在罗马公开发表;并且亲手绘制中国地图,第一次在西方出版了详细的中国地图集——《中国地图集》。

罗明坚将中国的文化和地理知识介绍到欧洲,促进了欧洲对中国的了解。他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被利玛窦的光芒所掩盖,但是他却是利玛窦入华的引路人。虽然罗明坚没能继续开展他在中国的传教事业,但他对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澳门政府甚至发行邮票纪念他的贡献。


文章参考资料:《邮票中的中国与基督教》作者:梁恩义 肖丽琼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